据一项研究报告,在芬兰Hyytiälä北方森林中的实地研究及在实验室中的试验揭示了气体分子是如何形成大气气溶胶的。这些发现可能就新气溶胶形成对大气气溶胶预算的作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有所启示。
大多数的气溶胶——它们是来自火山、尘埃、污染物及其它来源的极小的在空气中传播的颗粒——是从它们本身的环境中产生的,而不是从陆地、海洋或太空被完整直接地运输过来的。这些气溶胶来自一种增长过程,它开始时为大气中的分子及分子簇,它的尺寸随着其获取其它分子、分子簇和颗粒而变得越来越大。
在二十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气颗粒形成机制的线索,但在那时要知道其确切的机制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检测微小颗粒以观察这一过程的肇始。
Markku Kulmala及其同事研发了敏感的新技术,使得人们能够检测并对这些细小的起源物进行计数,从而使人们能够详细地勾勒出气溶胶形成的过程。研究人员发现,气溶胶形成的起始步骤是以直径小于2纳米的集簇物开始,而硫酸及有机分子是颗粒增长过程的关键成分。研究人员发现,硫酸和像碳这样的有机分子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关键性的集簇物,它会增长成为一个气溶胶颗粒。集簇物足够稳定的积聚以实现持续增长是气溶胶形成的关键。
理解气溶胶是如何形成的对了解这些颗粒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